相传“骊姬之乱”后,介子推曾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。
风餐露宿,饥寒交迫,备尝“险阻艰难”。
重耳最终能返回晋国,立为晋君,介子推也尽了犬马之劳,为重耳之“五贤士”,即:狐偃、赵衰、魏武子、司空季子及子推。
在重耳落难之时,介子推割股奉君,可谓肝脑涂地,忠心耿耿。
后来,重耳返国,“未尽行赏”,他却丝毫没有对晋文公的怨恨;没有对功名利禄的艳羡。
他有个邻居叫解张,曾劝他去请功封赏,介子推不以为然,笑笑没讲话,后来,就背着老母隐居到绵山深谷中去了。
解张为子推不平,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。
书信的大概意思是“龙失其所,周游天下,众蛇从之。龙饥乏食,一蛇割股。龙返于渊,安其壤土。数蛇入穴,一蛇于野。”
重耳知错,派人去请子推,不得见,随亲自前往,欲放火烧山,使其出。
火,绵延数里,三日方熄,子推及其母,抱树而死,重耳痛哭,随葬于绵山。
楚玉和红豆二人对介子推的事,多从史书获悉。
按皇天记载来看,有两点不符,第一,子推于文公返国之时,正值他通晓儒释道三家之神髓之时,是时,介子推正游弋于三家交汇处,仙业初成,自不会艳羡功名利禄。
第二,介子推隐于绵山,仙业已成,又岂是人间凡火所能焚。
据皇天说,“文公焚林,有百鸦绕烟而噪,或围在介子推周围,用躯体遮挡烈焰。晋人感其功德,在此筑起一高台,纪念这些义禽。”
这一记载,并非全属子虚乌有,壁文上说,当日,介子推并未死去,而是于浓烟之中,骑鹤东去。
二人看罢壁文,心里均有些犹疑,心道:“光介绍一下这两位神仙,有啥用,还不如一个馒头来的实惠。”
红豆又想:“若是能有本指导自己这身真气如何应用的秘笈倒也不错,那时,再遇若兰和哥哥,突然施展,也好吓他们一跳。”
楚玉对秘笈什么的倒不太感兴趣,此时,她最感兴趣的却是如何才能吃饱肚子。
想起供桌,连带想起了贡品,她转身又向供桌走去。
她很想在供桌上能见到点吃的。
她来到供桌旁,仔细地搜寻起来。
看了一遍又一遍,终是一无所获,她又向介子推塑像看去,心道:“你一生舍身取义,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世人无不敬仰,我楚玉还有贵派子弟红豆,今,大难不死,进入此洞,希望你老神仙指条明路,如何?”
她边看边想,边想边看,想到指条明路时,恰巧看到雕像的双手,但见其一手下垂,另一手弯曲放在胸前,楚玉定睛细看,立时两眼放光,道:“喂,快来呦,我有重大发现。”
红豆想起若兰和哥哥,自然想到了目前的处境,他想到了,对他们而言,如今第一要务,就是要有吃的,可目前却只有回路了,但回路又非活路,怎么办?
正思虑间,忽听楚玉喊他过去。
这才打住思路,来到楚玉身旁,见楚玉正伸手去取介子推塑像手中的‘馒头’,不觉面现苦笑,心道:“看来,楚玉姐姐定是饿傻了。”
楚玉刚碰到馒头,忽觉有异,忙收手,与红豆同时后退两步,眼见塑像连同供桌快速旋转起来,这才看向红豆,道:“原来这桌子居然是机关,真是没有想到。”
红豆正愁前途无路,不想楚玉竟于无意间触动了机关,当下喜形于色,情不自禁地抱起楚玉,旋转了起来。
……本章完结,下一章“卷二 红豆相思 深谷练奇功(8)”↓↓↓更精彩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