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次考核红豆的事发生之后,婉约并没有告诉相思和若兰。
她觉得红豆内力不能应用,在江湖上是很危险的。
能有点秘密总是好的。
所以,她连相思和若兰都瞒着,只说红豆没有内力,耐力较差,睡就睡吧。
相思和若兰听婉约都这么说,此后,再没有干扰过红豆,红豆也因此落得个清静。
他所学内容愈来愈多,心中困惑也愈来愈多。
荀子属于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,但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,主张法后王和性恶说,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,而他的弟子韩非子却极力反对儒家的仁义思想,认为其迂腐可笑,祸国殃民,夫治国安民,惟法治尔。
法家强调:人定胜天。
认为治国安民,须严刑峻法。
儒家强调: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
主张得民心者得天下。
反对霸道,主张王道。
老庄之道,却说天人合一,无为而治。
总之,纷繁复杂,莫衷一是。
他学习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之时,觉得言之有理;学习法家典籍时,觉得说的也很在理;而当他学习《孟子》时,似乎又觉得只有孟子说得才对。
惟学了荀子的《劝学》后,才渐渐明白,作为后来人,应追求‘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’的境界。
此后,他无论学习什么,都必然把它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思考,去学习,这样一来,困惑渐渐少了,对问题的看法也随之变了。
以往他会满足于背得快、背得熟,可后来就不同了,他每读一本书,都相当于和一位学者对话、交流。
他学问渐深,涉猎渐广,琴棋书画无一不精,他酷爱酿酒,喜腌制腐乳(臭豆腐),然内力运用方面,至今,毫无进展。
刚学《劝学》时,他也曾为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,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,……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”
的句子,振奋不已。因此,他决定从零开始,由无到有,循序渐进,一点一点的积蓄内力。
他选的是天神派的内功心法,每天日出时,他面朝东方,两足平行,两膝微弯,臀bu以上若标枪般笔直,两眼微闭,两臂前伸,与肩齐平,弯似抱球。
每练必有气感,只是点点滴滴真气,一现即隐,人家练习时真气可存于丹田,他的真气却不受控制地如涓涓细流会与心脑。
别人真气会愈积愈厚,可他的真气却一如既往,循环往复,生生不息地在心脑之外自主运行着。
情形虽没有多大改变,但他坚信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
日出时,练习天神派特有的内功,渐渐地成了他的一种习惯。
他明知难以练出可供支配的内力,但他依旧日复一日,风雨无阻地坚持着,他喜欢日出时的那份宁静,更喜欢立于天地间,产生的那种人与天合,与地合的意境,也许只有此时此刻,他方能体悟:我即是自然,自然即是我的人与自然完全和谐、天地人浑然一体的巧妙来。
是天神派的内功心法让他领略到了眼观鼻鼻观心的那份空灵。
练过内功心法,再读:“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,广莫之野,彷徨乎无为之侧,逍遥乎寝卧其下;……”时,居然生起了庄子的‘超然物外,无所追求的逍遥’来。
……本章完结,下一章“卷二 红豆相思 腐乳(1)”↓↓↓更精彩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