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听天书的史大娘:一会儿,瞪着老史,撇嘴;一会儿,把灯笼似的眼睛,照着史迁,发亮。
看见女儿,开口扒饭。赶紧,笑哈哈地,往史迁碗里,夹菜,堆塞满碗。对练太极推手似,推来推去,好几个回合。只好,把女儿不愿,再受敬的那勺子肉汤,犒劳赏给了老史。
自低眉,专拣清淡,但吃得很香的史大娘,笑眯眯地跟听,她益发刮目相看的老伴,喋喋不休,在倾倒,个人的高谈阔论。
中年男人的画外音:
“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
平日,沉默寡言的老史,深藏胸襟,犀利的谈锋:让一家三口,阴沉多日的气氛,活跃起来。”
眼睛闪电般,一亮,思维敏捷的史迁,在接过话茬,借题发挥。
史迁:“……同样,一杯清水,稀释不了,一勺盐的咸苦。但,完全可以,为一江春水相融、冲淡~~以此类推:自身无法稀释、改变的咸苦,只须,学会主动调整,承受的容器,投放入,社会这个更大的天地、容器,自然轻易就将咸苦的滋味,融化、冲淡了。
还是一杯清水,昏暗的角落里,为人摇动间,难免,落入风尘杂质,浑浊。但,只须,自我冷静、沉着、谨小、慎微,停放在,一束光下。很快,尘落杯底,水清依然……
非常之难,如此看来,其实不难。
关键在悟性。举一反三,顿悟:
由被动应‘试’,至主动应‘适’。拂去神秘、为人我排忧解难之后,更重的是恒,持之以恒:滴水不漏的思辨,举重若轻的良心。滴水穿石的毅力,厚积薄发的造诣。”
年轻女人的画外音:
“时间顺流而下,生活逆水行舟。
五年弹指一飞间。
这年头,在这座古县城,调整的生活连续剧节目,只有上、中、下三集片:调整工资,是空调。调整思路和干部,则是着实稠密。
千禧年后笫四春。又到了乡科级领导干部,‘五十岁一刀切’的年关。
挨切、退线的‘老’干部,的确,从此过上了,革命,终于革到自头上,名副其实,廉洁的年。
作为安慰,退线的‘老同志’,不一定,按部就班,再上岗了。譬如,县卫生局的范二,范老板,范局长,船到码头上了岸,整日整夜,呆在家。不见其人,但闻其声,从他家屋子里,吹奏、拉响不休的牧笛,或二胡声声:『希望的田野』之后,『二泉映月』。”
低沉,悲凉的二胡民乐『二泉映月』。
斜阳正浓的县卫生局大院。
年轻女人的画外音:
“三十出头,转瞬间奔近四十的群哥,碰巧,赶上了,这趟没到码头的船。工作需要,原职调整到,县民族宗教事务局。群哥得以接受,享受了,高规格的待遇,两位县常委的亲切接见。县党群书记和统战部长在谈话时,高度肯定。同时,语重心长,戒勉。”
书记:“这些年,我们都非常关心你的成长与进步。看到你确做了不少的事,你的能耐和成绩,在党外乡科级,乃至全区领导干部中,属于特别优秀者,之一。可是,你的老毛病,容易喝醉酒,还是没改掉。”
年轻女人的画外音:
“不无惋惜的叹息,接着亲切地递烟,原纪委书记、现党群书记的书记,抽的精品‘白沙’,改换成了,软包极品‘芙蓉王’”。
诚惶诚恐地抬头,像做错事孩子般,虚心接受批评,点头认同的黄群,看得出,扼腕叹息的神情,与烟的品位,都是真的。
……本章完结,下一章“笫七节 琴禅茶味的殿堂〔117〕”↓↓↓更精彩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