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到一个时辰,秦贞等陆续前来帅帐内,交回令箭,复命。
旧部到齐后,镇定自若的秦贞,出列请命:“少帅,既然城内的动乱,俱已清除;远道的客人,悉已送走;破坏的道路设施、门面房屋,正在修复。我们这些西江降将暂且维持城内秩序的使命完成了,还请少帅酌情从速、从轻,宽大处理、宽恕他们,法外开恩,稳妥安置,保障其家属生活无后顾之忧。”
“至于,过往西江的一切罪责,作为秦昆义女,义不容辞,理应全部承担!恳请少帅恩准,杀一儆百、杀我秦贞一人足矣!”
言讫,解下兵器,自请戴上枷锁。
“好,功归功,罪归罪。”
不动声色的黄炎,应允了其请,准允其余三人继续回西江各兵营,待命。
“贞姑娘,言重了。请你还有诸位相信,本帅对于诚心弃暗投明者,决不会妄开杀戒。对于平乱有功之人,定会一视同仁,考虑视功论赏。我看,暂且委屈一下贞姑娘也好,不必用刑具了。”
说罢,吩咐亲兵将秦贞暂且收押,带送到王府、与自己、杨霞起居相邻的房间。
“你们回去后,可以旧部下、老朋友、好弟兄的个人身份,代贞姑娘照顾一下秦昆的灵堂,但要不事张扬。还要与其他已列作东湖钦点名单的战犯们,做些劝导。”
“不妨好好自我反省和互相检举一下,以前的罪过。越全面、深刻、具体、翔实越好。”
“本帅明日起亲自审查过目,公开开庭并公正宣判。告诉清楚:坦白从宽,抗拒从严。何去何从,你们自己想明白。本帅唯能相告一句真言:如果阳奉阴违,继续想与东湖为敌,那么,无异以卵击石,自掘坟墓,只有死路一条!”
校场上,旌旗招展,剑戟森严;校场外,人头攒动,观者如潮。
“全体肃立,奏乐,升东湖国旗!”
传令官宣布礼毕、稍息、立正、向前看齐后。首先,请元帅、军师、军法官组成的主审团,请将官、士兵、谋士代表组成的陪审团,请监军、先锋官担任的公诉人,请秦贞等二十一名首要战犯担任的被告,依序出庭;然后,请元帅代表军事法庭主审团就职宣誓。
“……现在,开庭!”
主审官黄炎示意军法官江岩,宣读了相关告知事项。
“本军事法庭启动战时战地原则,采用简易程序与一审终审制,即审即决。”
监军郎公公代表东湖国,宣读了长篇累牍、长达百页的公诉书,从清早念至正午,还在念,细声细气,嗓音尖而不哑,只字不错,且激昂处激昂,婉转处婉转。
公公也是官,不小的官。能做到郎公公这份上,六、七十岁的老同志,几个时辰内,身板保持笔直地站在台面上,站如松,且说话有条不紊,底气十足,嗓音不哑,真个不简单、不容易、不是常人有的能耐。
轻咳了一下,黄炎低声与杨寿、军法官两头,交换了下意见,吩咐身旁担任执法执勤的卫兵,带队把准备好的三个大瓮,搬出来,一个放在陪审团附近,其余放在被告前面。
不紧不慢,郎公公终于读完了,公诉书绝大部分章节。
“考虑时间关系,请陪审团投表决票,请被告投答辩书及相关书面材料,投到各自面前大瓮里。”
军法官站起来,宣布:“最后,请主审大人黄元帅,审定结案!”
校场内外出奇的肃静。
凉风过处,吹落秦贞头戴的一朵白花。
亲自走下主审台,走过去,拾捡起,替贞戴好,那朵带着少女余温馨香的白花。重回主审席的黄炎,面色凝重。
“请秦昆站出来!”
全场愕然,但依然一片肃静。又重复一遍后,黄炎望定公诉人郎公公,不怒含威地问:“公诉人,秦昆人呢?”
……本章完结,下一章“第二十四节无须抗争的神像信众〔2〕”↓↓↓更精彩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