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君与小柳永上了岸已近清晨,迎面碰到几个神色慌张的小尼姑。
那小柳永出于好奇问道:“各位小师傅,出了什么事啊,为何如此慌张啊!”
那几个小尼姑见他们仪表堂堂,不是恶人,便述说了庵中之事,清君让她们暂时躲避到安全的地方,便和小柳永快步如飞赶到了庵外。
眼前的一幕又惊又喜,只见妹子和了缘大师正和一些黑衣人正在打斗。清君宛如神鹰凌空跳入阵中,君惜高兴得喊了声:“哥哥,你可来了,快帮我们杀了这些恶人!”
清君点头说道:“妹妹,你可想死我了,放心吧,哥哥在此,不要害怕!”
那黑衣人见又来了一个人助阵,确实心有余悸,只得加快了攻势,然而这样一来,破绽更多了,只见人群中了缘大师和清君一笛一箫如同两把利箭,往来如梭,敌人被搞得头昏眼花,几个回合下来只有招架之势,而无还手之力了,君惜有了空闲照顾静慈师太,她气息十分微弱了,那毒药已在体内漫延,她的印堂发暗,双眼无神,望着眼前的一切不住叹息,看着了缘大师不由得落下了眼泪。
原来静慈师太本名为邢静慈,她是著名书法家邢侗的妹妹,临邑县邢柳行村人。邢侗非常喜爱这个小妹,当他辞官回家以后,邢慈静已经长成了一位青春少女。邢慈静自幼聪明,博学多才,最善摹仿哥哥的书法。邢侗辞官在家时期,邢慈静经常与哥哥一起在来禽馆读书习字,加之她的母亲万氏夫人也精通诗书,嫂子杨氏是海丰杨梦山太宰之妹,其书法也自成一体,博学能文。邢慈静稍长,才气英发,诗有清致,与嫂子时相唱和。在来禽馆中长到28岁,邢慈静出嫁武定州,城西北三里马家堤口村人马拯。马拯是个才子,幼有才华,明万历进士,为官三十年,曾任辽东宁前兵备六年,在爱国将领熊延弼麾下,驻守山海关外辽宁兴城,曾同满族激战。
邢慈静婚后一直随夫赴任。马拯后来调任贵阳左布政。在马拯赴此任前,邢慈静即认为“余从先大夫后,即觉步步鬼方,未必生还”,劝夫知止,马拯不听,赴任。不久马拯病死于贵州。于是,邢慈静毁面断发,亲扶夫柩,沿水陆路两千余里,归葬其夫于武定府马家老茔。料理完丧事后,邢慈静又作《为请夫恤典疏》,赴京向上陈述丈夫的功绩。上悯之,赠太常寺卿,赠恤赐祭返里。后来邢慈静有诗云:“当年若稳隆中卧,不到秋风五丈原!”以此述说内心的苦楚。
随后便栖身于福建静慈庵过着与世隔绝着日子,天天诵佛念经,时常与天宫山了缘大师探究佛法,吟诗作词,以此来摆脱对亡夫的思念之情。
那绿英姑娘,当年万念俱灰之时想要投江自尽,就被她云游松江而救起,那绿英姑娘,于是许身佛门,每日打坐参禅,也逐渐将那些往事有所淡化了,法号为“尘空”。
那些黑衣人又有几个被了缘大师击倒在地,了缘大师说道:“你们这些金狗,侵扰我大明国土,杀我大明子民,老夫有所耳闻,没想到你们会来得如此之快,量你们这些伎俩也吓不得别人,赶快放下屠刀,免你们一死!”
这时清君也将两个黑衣人击倒在地,还剩下两个,那两人想施展轻功逃走,可是清君和了缘大师一前一后,哪容他们离开啊,他们狗急跳墙,一个在前掩护,一人却将庵中仅剩下的一个尼姑,扭到院外,把刀架在她的脖子上,胁迫道:“都放下武器,不然我就杀了她!”
那尼姑无一丝惧意,也不言语,静慈强打精神说道:“放开她,我愿将我的性命与她交换!”
清君对君惜说:“小妹,放下刀!”说完自己也将那绿竹箫扔在地下。
那黑衣人道:“老秃驴,你也将笛子扔了,我们要下山去,快让开!”
他俩劫持着绿英,想要逃走,可是他们没有注意的一个人——小柳永却从他们后边用一把钢刀,拦腰砍来,清君等人暗道不好,只见那他已然将一个砍死,而劫持绿英的人瞥见同伴砍死,本能得抽刀去迎小柳永的刀,那刀一抽,却将绿英脖子划了一道大口子,鲜血直喷如注,清君赶忙,使了式,“燕子掠水”,这一式是米氏轻功绝技,因为米万春经常临阵擒敌,看准敌人虚位,腾空一跃,直击敌人背后,只见他已将那黑衣人一掌打落手中之刀,若再迟些,小柳永定然被砍作两段。了缘大师,一步赶上,一式“阳光手”将那人打出一丈开外,碰到石阶之上,顿时脑浆飞溅而死,了缘大师从地上捡起一块铜牌上面写着一些满文,果然是金国派出的杀手,他们的任务是勾结一些汉奸共同诛杀曾经抗金将士们的家人,给大民明造成一些内乱,为大举进兵相互配合。了缘大师知道这个消息抓紧来通知静慈师太要有心理准备,谁想到他们来到如此之快。
……本章完结,下一章“二十六、极度悲伤”↓↓↓更精彩哦!